找到相关内容28620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民族和宗教

    民族主义目标,应当在同一过程中得到实现。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专制王权和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占统治地位,许多的民族和国家因此深受压迫和奴役。这些思想家和革命家提出的观点,是针对和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07.html
  • 敦煌简史

    时期。吐蕃统治者废除了沙州的县乡里等各级行政机构。在沙州之下设部落部落设将,将为基层行政机构。将设将头,部落发部落使,沙州的最高军政长官称节儿,隶属于瓜州节度使。在经济方面,推行计口授田制,改行新的...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995125.html
  •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

    罪而生大怖惧,非无始旷大劫来承事真善知识,熏习般若种智之深,焉能如此。而公所谓大罪者,圣贤亦不能免。但知虚幻非究竟法,能同心此个门中,以般若智水,涤除垢染之秽,洁净白居,从脚-卜去一刀两段,更不起...

    袁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395194.html
  • 苯教历史三段论之由来及剖析

    ,验证到诸法唯一的境界,撰写《惟义经典》,在当时的佛教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他的《惟义经典》也成为争相拜读的重要著作。在拉萨附近的墨竹工卡,木雅贡仁创建了一座寺院,他圆寂以后,后人将这个寺院献给了...

    才让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695211.html
  • 五世达赖喇嘛对清初蒙古地区稳定的贡献

    帽活佛;铺设三层坐垫的是甘丹赤巴、扎什伦布(班禅)……”。其他的座次安排还有第巴和各派的活佛或各寺的堪布、密宗大传承师、伏藏传承师、大活佛的强佐、洛本、各寺院的执事者;蒙古各部的汗、王妃;各邦的使臣...

    张双志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1095226.html
  • 诸法性空论

    尘沙,今以二意往收则事无不尽。一者赴机说名曰小乘,二者赴大机说称为大乘。而佛灭度后结集法藏人摄佛一切时说小乘名声闻藏,一切时说大乘者名菩萨藏,则大小义分,浅深教别也。”三论宗认为,本宗乃属菩萨藏。...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2795582.html
  •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基本依据,是佛教诸部戒律中最有影响的一部。道宣《四分律》“以会大”,以小乘戒律会通大乘义理,从戒律方面体现了中国佛教对大乘佛教的契合,适应了佛教戒律中国化的需要。   二、...勤劳善。延寿曾把佛教善法分为理善和事善两种,所谓理善,“即第一义”,所谓事善,“即六度万行”。认为修行佛道必须从“事善”做起。...

    洪修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196049.html
  • 广仁寺法脉源头——格鲁派的教义

    作风完全改去。在寺中设立教理学院,定出学习制度,规定学习内容,按部就班,循序涟进,先后大【60】,先显后密。组织一套有次序有系统的学习经论理论,大师在噶当六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略加更改,定按三学原则...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2296115.html
  • 共书佛教“黄金纽带”的新篇章——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随笔录

    。赵朴初等中国代表通过出席会议的机会与日本佛教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赵朴初后来在回忆中充满感情地说,他在此结识了大谷、菅原、大西和道端良秀、野冢润澄诸长老,"为了推动中日两国佛教界的友好交往,为了...

    杨曾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2496121.html
  • 中国佛学精神的中土文化之根

    也是合理的、必要的。至于佛教倡导的出家修行的生活与儒、道在形式上的不同,牟子的回答是“苟有大德,不拘于”,出家人的生活表面上不敬其亲,有违仁孝,实际上,一旦成就佛道,“父母兄弟皆得度世”,却是最大的...容受,从而得以在中土盛行。当然,若儒佛的差异实在难以沟通,那佛教徒也就只好以“苟有大德,不拘于”来回答了。   随着佛教在中土的站稳脚跟和传播发展,佛教的儒学化也逐渐从表面层次的对儒家纲常名教的妥协...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35396352.html